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栏目 > 生产基地 > 正文
广东玩企的“转”和“留”
2012-05-10 15:51:39   来源:《中外玩具制造》杂志   作者:策划:《中外玩具制造》编辑部 图文: 本刊记者 张嘉雄 何海   

    曾有一段时间,“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等关于产业转型转移的华丽辞藻风靡全国。各地招商势头异常强劲,产业转移园建设紧锣密鼓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政府、企业面前,无法回避:企业是否需要转移?当如何转移?政府又应如何“种好梧桐”引来“金凤”?这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盲目跟随大流搞“迁徙”,只终落得徒剩“笼”“巢”在,任凭“孔雀”东南飞,留下经济空白的局面。


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退,制造业用工难问题近年凸显,玩具业自不能幸免


玩企经受产业转移阵痛

    其实,广东省政府早在十几年前就早有“先知”。1995年,广东提出逐渐将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和加工企业,向土地、劳动力充足的珠三角周边地区和外省转移,而这部分企业中近九成都是注册资本100万到300万元的中小型港资台资企业。

    在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后,广东的玩具企业也面临着产业转移的痛楚。一方面土地、资源、能源的紧张,已经没有可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近几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环保门槛提高、劳动法规严格、全球经济衰退导致订单减少等等,无不成为企业发展的“紧箍咒”,使得不少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渐消失。


企业通过增置设备,提高自动化生产比例以减少用工成本


提高附加值为驻守要务

    记者与许多玩具企业主交谈,他们都由衷表示不愿意搬走,很希望留下发展;即使有搬走的企业也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更愿意原地坚守,宁可选择少接单,都不愿做低产值的产品。会投入资金改善企业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建立自己的客户网络和接单渠道,从而实现原地产业升级转型,争取生存空间。

    同时,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很希望政府能够减免如堤围费、残疾人保障金等收费,也希望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补贴资金能够尽快、尽量落到企业,在升级转型上多予以扶持补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慎重考虑搬迁综合成本

    由于成本高企,无法坚守原有“阵地”的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转移到经营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但其他经营难题亦随之浮出水面。

    企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可能土地、人工等费用会相应减少,但水电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原材料的进入、产品输出等物流成本是否更高昂?上下游供应产业链配套又是否完善?工人队伍是否稳定?当地政府官员作风是否开明进取……这些“综合成本”都是影响企业是否入驻的关键因素。

    另外,与东部省区相比,我国中西部投资环境尚不成熟。在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相继传出“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事件,令意欲前往的投资者多有顾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制造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图为深圳龙岗工业区


物流其畅为转移作保障

    从玩具制造业来看,东部沿海的劳动力成本和中西部的劳动力成本确实存在差异,还有土地成本的差异,比如资源、电力等等差异,都会使经营成本有一些下降的空间。

    但是企业还应考虑其他的如供应链的差异,如果综合考虑成本下降不大的话,这个转移将来可能会出现许多后续问题。

    为此,有专家支招“两头在总部,中间在西部”策略,即物流(供应)和商流(销售)留在当地,只把制造部门摆到转移地,仅作为一个生产车间。这就需要打造能够辐射中西部的物流基地。

    据企业反映,转移地的选择,主要看物流条件能否更便捷、更通畅,成本能否降低,运输能否更方便等。的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


转型之路任重道更远

    广东的玩具企业,通过积极创新谋求出路。同时他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以保护企业的积极性。因为有不少例子显示,很多做外销的赚了大钱,有上亿元资产的老板也曾尝试过做品牌、做内销,可做几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今天做出样板,过两天街上就有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产品打市场难,很容易给冒牌货冲垮了。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品牌创建后,如何继续是重要的命题。企业对外需要定时作出市场调研,对内则持续对品牌策略及品牌资产作出评估及审核,以确保品牌策略能因应市场的最新形势,并配合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作出适当的微调,防止品牌老化。企业亦需要不断为品牌增值,建立企业文化以支持品牌的发展。

    另外,企业亦需要对品牌保护投放资源,妥善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取得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确保商标的审查、注册、保护和生效,提防侵权或冒牌情况发生,损害品牌形象及品牌资产。

    中国的玩具产业在重新洗牌,广东企业正努力蜕变、升华。


采访后记

    广东产区采访的顺利结束,亦为《中外玩具制造》“走进产区”系列报道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是一场历时长、跨度大、涉及面广的系列报道,《中外玩具制造》记者兵分多路,深入企业一线实地探访:贯穿南北,横跨沿海至内地,辐射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安徽等我国主要玩具产区,囊括电子电动、木制、毛绒、童车、塑胶等类别玩具。

    在此,衷心感谢各地受访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对本刊是次采访的支持与协助,因为有你们的积极配合,采访才得以顺利进行。

    各地的玩具企业,他们不单是城市变迁与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贡献者。世易时移,不断“加码”的成本重压,让他们艰难喘息。辗转于各地产区,记者感受最深的始终是一个“变”字,困则变,变则通,玩具企业正竭己所能,多谋多变应对逆境,化解接踵而来的挑战。

订阅及广告热线:020-38490229   QQ: 2355625168   邮箱:market@ctoy.cn

网站文章版权归《中外玩具制造》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及其他用途

Copyright © 2015 《中外玩具制造》Toyma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州力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外玩具网
ICP证:粤ICP备1302337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