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栏目 > 人才需求 > 正文
高校玩具设计教育问题与思考
2012-09-07 10:53:57   来源:《中外玩具制造》杂志   作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罗庆锦   

    玩具设计教育是服务于玩具行业的一个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企业发展所需求的对口人才。目前不少高等院校设有玩具设计专业,经过数年发展具有一定成效。但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院校教育体制模式未能适应行业发展,院校与企业合作对接不够顺畅等问题。从专业教育角度看,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是立足之本,加强与企业合作对接是发展动力。


一、玩具设计教育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两大设计专业宜优势互补

    目前,国内高校玩具设计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两大方向:创意造型设计和玩具功能结构设计。前者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造型创造能力,后者主要以结构工程为主。两个专业方向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虽然高职教育有着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但经过几年教育成果和用人企业单位回馈的信息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做玩具造型设计的学生出去工作后发现大部分缺乏从产品创意到生产的实际执行能力。玩具造型创意的学生基本来源于艺术类别生源,在校经过系统的美术和设计教育,审美认识有一定高度,设计效果表达能力较强。但这些学生大部分倾向感性设计而理性设计不足,专业能力强但知识面不够广阔,特别是与专业有关的其他学科,如玩具产品涉及的结构工艺方面等基础知识。他们毕业之后还要在企业学习相关基础知识,造成企业必须为他们腾出部分资源进行辅导,影响企业用人效率。

    第二类功能结构设计专业,这些学生来自理工科,他们在校期间主修结构工艺方面知识,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这方面是强项,毕业后大部分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但又缺乏审美和设计能力,严重制约他们日后在企业的创造创新能力。没有创意和造型设计为载体的产品往往生命力不强,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但有造型创意还得有功能创新,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无论是造型创意设计还是结构工程设计专业,都应加强旁通专业的交流与学习。

(二)专业课程应紧贴行业需求

    自古以来都是先有行业才有相关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更应紧贴行业需求,它是为适应某种职业需求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玩具设计对应的就是玩具行业。但是部分院校玩具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存在明显缺陷。

1、专业课程狭窄单一

    目前很多院校的玩具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狭窄和单一,如一些院校重点培养学生毛绒玩具设计与制作,毛绒玩具只是玩具产业里面一个支流,因此使得学生就业范围窄和就业竞争力相对低下。

    玩具种类较多,在课程教育内容上应该合理归纳,如:毛绒布艺填充类玩具、塑胶类别玩具(包括电子电动玩具和童车等)和动漫周边衍生玩具。要抓住当前玩具行业几大主流方向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范围。此外还应当加入一些和玩具设计有关的学科或课程,如儿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以及消费心理学等,加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2、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强

    中国玩具教育相对比较年轻,教育经验不足,正处于教学摸索和积累阶段。很多玩具设计师资来自其他专业,自身也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此外权威性教材缺乏,这些都导致玩具教育课程内容出现专业性不强。玩具专业师生应加强与企业交流,甚至可以请一些企业一线设计师来校进行专业讲授,同时教师应加强玩具设计实际锻炼积累教育理论。

3、课程缺少专业实操内容

    职业教育强调专业实操性,但部分高职院校玩具设计专业缺少专业实操内容。毛绒设计比较容易开展实操,但其他课程硬件要求高不易实施。应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引入生产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加强学生专业实操能力。

(三)玩具专业设立要考虑产业分布

    我国玩具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此外一些其他沿海省份也有少部分玩具企业。从玩具产业分布区域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玩具设计专业更有地理优势。因此院校开办玩具设计专业要考虑当前区域玩具行业状况而不能盲目开办。


二、玩具产业与玩具设计教育的对接
(一)企校现状不利行业发展

    目前中国玩具产业大而不强,部分企业缺少自主品牌支撑,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仅靠做贴牌加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这些企业难以引进研发人才和设备;反之,靠院校一己之力摸石过河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不够扎实、实战经验少,与企业所需人才有较大距离。这种恶性循环对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企校共同努力探索一条双方合作的新路。

(二)创新不足影响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玩具企业对产品设计创新的理解还局限在浅层的“外观设计”层面,止步于获取“外观设计专利权”,甚至部分玩具企业仅仅满足于能在短期内向市场推出“新款”的改良性、追随性的产品设计。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先天不足而后天不补,很多玩具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创意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与磨练,长此以往创意设计能力普遍下降,导致企业的产品越走越窄,真正创新产品难以形成。

    玩具企业这种产品开发要求传递到玩具专业教育,使得一些职业院校将课程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技能使用上反而削弱了创意能力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现状将严重影响两者的长远发展。

(三)院校企业对接未如理想

    近年我国很多玩具企业开始慢慢转型、产业链上移(OEM→ODM→OBM);玩具设计专业也应顺映形势力促玩具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和院校如何互惠互利加强合作交流,这是一个共性问题。目前有很多院校和企业都有合作项目,但很多效果不理想,如:企业想得到的成效没能得到,而院校想得到企业的支持没能到位等。造成这样情况归结于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与校方体制冲突

    玩具行业和玩具专业教育属于营利性和公益类两个不同性质的机构。企业较注重效率与效益,而院校则比较严谨谨慎,如审批部门过程繁琐等。双方的不同体制很难找到一些有效快捷方式合作模式,严重制约双方合作积极性。

2、合作模式还需探索

    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很多都没能持久有效开展下去,要认真思考原因所在。短期促成的合作项目往往有些成效不理想导致双方产生误解与抵触。合作模式应该考虑各自特点,在合作过程双方应该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目标和能力不一致

    企业经营目标是经济效益,院校最主要目标是教学成果。企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规划和拓展,而院校能力主要是体现在教育和专业技能技术。有些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目标仅仅定于市场利益化上,在这种情况下院校除了资金报酬外往往没能获得所需教育成效与经验。另外企业有时过高或过低估计院校能力造成合作出现问题。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发展要求和院校教学情况而设定与院校合作目标,所定目标必须与院校能力一致。院校则应通过和企业合作获取更多信息与经验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为以后校企合作积累更多技能基础,完成企业更高目标创造更多效益。

    企业与院校要能有效的开展双方合作就必须解决目前几个存在的问题,也为双方长远发展做好奠基石。目前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很多企业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企业与专业协同创新的合作新模。

订阅及广告热线:020-38490229   QQ: 2355625168   邮箱:market@ctoy.cn

网站文章版权归《中外玩具制造》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及其他用途

Copyright © 2015 《中外玩具制造》Toyma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州力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外玩具网
ICP证:粤ICP备1302337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