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栏目 > 关注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迎来历史性机遇
2018-04-05 10:27:13   来源:《中外玩具制造》杂志   作者:林健锋   

 

聚集高端 健锋视野

      3月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圆满闭幕。全国政协委员、永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外玩具制造》专家级特约专栏作者林健锋先生作为香港玩具业界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他在本次会议上提交了3个提案:《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世界级航运航空枢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优化配套措施促进人员交流》《发挥香港资产管理优势 配合大湾区投融资需要》,这些提案都围绕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并首次把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并列为三大区域战略。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对玩具行业也是极大利好。为此,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提案供读者参考。

林健锋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总商会理事会成员、永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外玩具制造》专家级特约专栏作者


提案一
《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世界级航运航空枢纽》

内容:
一、现状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策略,目标是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和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并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基础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订明七大合作重点领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就是其中之一。建议通过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大湾区建设成国际航运、航空枢纽,以进一步带动大湾区的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二、主要问题
      航运业方面,香港、深圳和广州三个枢纽港口发展快速,已成为大湾区内航运业的领头羊。但三大枢纽港口功能有部分重叠,如香港和深圳货物吞吐均以外贸为主,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必须避免形成恶性竞争。
      航空业方面,大湾区国际直达通航点数量仍然偏少,面向全球的航空网络不够完善。除香港和广州外,亟需加强各机场的连通性、协调性,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加强航空业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由“9+2”共11个城市组成,当中包括港澳这两个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存在三套行政制度。各机场需就基础设施、航线网络、航权安排、关务安排、资金支持等范畴相互协调,涉及复杂的利益分配、跨境合作及技术问题。

 

三、具体建议
      1.参考成功经验,成立统筹协调机构,协调各城市交通设施的定位、功能和交通基建的发展。
      设立一高层级、跨城市的交通管理机构,有利统筹规划较大区域的公共交通,避免资源重叠错配的问题。其他国际著名湾区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旧金山湾区成立了大都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为旧金山湾区的9个县规划运输、协调和筹措资金。又如,纽约湾区有跨州的合作机构“纽约港务局”及“大都会运输署”,负责管理湾区内的公共交通。
      粤港澳大湾区有需要成立类似交通管理局的统筹协调机构,协调各城市交通设施的定位、功能和交通基建的发展。三地政府应着力探讨现有港口、机场、大桥的资源整合及利用,协调好各项基建的进一步建设和营运,分流各港口、机场客货流,解决现实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将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的航运物流枢纽。

      2.开放海运航权,吸引全球企业开设航线。
      为了进一步巩固航运枢纽的地位,扩充市场规模,大湾区应开放航权,吸引全球企业开设航线、设立航点。现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只有在中国注册、获准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货轮才可在内地港口之间进行海上运输,限制了外地企业航运经营。大湾区应成为其中一个试点,为外地企业经营提供便利,既能壮大航运业,亦能巩固大湾区的国际航运枢纽地位。

      3.优化关口通关安排,为建成航运航空枢纽创造无缝连接的条件。
      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的航运航空枢纽,湾区各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需要做到畅通无阻。然而,大湾区发展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三套不同的行政制度和跨境管理,成为区域融合的阻隔。建议进一步便利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的人流物流,如优化现行的电子无缝清关,加快清关通关速度;进一步完善人货通关安排,探讨由人货分检改为人货合检,增加便捷程度;待时机成熟,长远考虑落实“一地一检”;签发“特别通行证”予经常跨境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的香港居民等;积极考虑延长现有口岸的通关时间,让更多口岸提供24小时的通关服务,达到与珠三角真正的无缝连接。

      4.从中央层面进行统筹协调,构建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航运、航空枢纽系统。
建议设立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规格高于现有的粤港、深港联席会议,以及港澳的高层合作会议制度,负责制定适合的航运、航空政策,有利解决地区政府之间的争拗,构建适度竞争的航运、航空枢纽系统,更有效地进行错位发展,协调珠三角五大机场、三大港口的分工合作,达到良性竞争,产生协同效应,确立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航空枢纽中心的地位。

 

提案二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优化配套措施促进人员交流》

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目标是携手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带动区域共同经济发展,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而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关键还需要有各项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配套措施支持。
      在《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各种生产和生活要素在区域内更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达到六千多万,人才资源丰富,区内居民往来密切。为促进区内人员交流往来,建议从税务安排、专业资格互认以及电信安排上做好配套,促进大湾区一体,便利人才在大湾区内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具体建议:

一、边境通勤
      为配合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生活模式,当局应在税务政策上作出配合。建议参考欧陆国家在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中,加入边境城市通勤人士的特别税务条款,以鼓励双方居民跨境就业。就此,大湾区各地方政府应考虑让经常往来两地工作的内地及港澳居民,可在每周至少返回原居地一次的原则下,被列为“边境通勤人士”,并藉此身份,只须向其居住的地方缴纳税款,而毋须向其工作的地方缴纳税款。
      此举不但可以简化跨境就业人士的报税安排,减省企业相关工作程序,并将有利大湾区人流,特别是专业人士跨境就业,亦为在内地及港澳均有业务的企业派驻人员往来三地工作带来更多便利,有助鼓励大湾区服务业及科研人才互动,支持区内的高端产业发展,令大湾区经济及人才进一步融合。

 

二、促进专业资格互认
      香港是一个高度依靠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更是区内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各个领域培育了大量金融、法律、会计、建筑及测量、运输物流等专业人才。现在大湾区正进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的配合,香港可以在不同层面填补大湾区的专才缺口。
      目前,部分香港专业领域例如法律、会计等均与内地未有直接的专业资格相互认证,需要参加内地相关专业考试以取得内地执业资格。然而,即使考取了内地专业资格亦未必能完全执业,例如香港公民取得内地律师资格,只能参与内地非诉讼法律事务。部分行业即使设有专业资格相互认证制度,但资格互认并非恒常化,例如规划师的互认安排在2010年后便结束,新晋规划师无法通过资格互认取得内地执业资格。此外,还有不少专业领域仍有待内地与香港商讨资格互认安排,如土地测量师、园境师、岩土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屋宇装备工程师等。
      就此,建议大湾区以“先行先试”方式设立区内专业资格互认制度,为区内提供更多有助湾区专业服务发展的专业人才,加快推进大湾区的高端服务业发展。

 

三、免除区内电子通信漫游收费,实现区内通讯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区内各市的文化背景相似,人文氛围相近,区内居民的往来及通讯相当频密。目前,粤港澳三地的电讯通讯往来仍由各地的电讯商收取通话漫游费用及数据漫游费用。区内民众往返三地时,移动电话信号来源需要切换,一些没有开通漫游的居民在跨境时,需要购买或更换当地的电话卡。对于不少往来于三地工作、观光、省亲的居民而言非常不便,并需要支付高昂的跨境电话漫游费用。
      就此,建议由中央相关部门授权,港澳两地与广东省政府协商,鼓励三地电信商逐步降低长途电话及漫游费用,实现三地电信网络连通和同城化,减轻民众的通讯成本。长远而言,应与国内其他省市间的电信费用看齐,全面免除国内漫游费用,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通讯无阻。

 

订阅及广告热线:020-38490229   QQ: 2355625168   邮箱:market@ctoy.cn

网站文章版权归《中外玩具制造》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及其他用途

Copyright © 2015 《中外玩具制造》Toyma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州力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外玩具网
ICP证:粤ICP备13023376号-3